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是有力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工作基础,针对大学生成长的特点与规律,为切实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与整体素质,现结合工作实际,就伟德体育 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要求
1、转变方式,注重实效,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和集体主义观的教育
牢固树立培养教育重于发展过程的思想,重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成长成熟过程,加大培养教育力度。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高等院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的实际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深刻领会我党的先进理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学生党员头脑,用党章规范学生党员言行,全面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教育广大学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和价值观。
2、健全制度,加强监督,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建立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制度,使得学生党员提高主动学习意识,确保学生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好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入党,使他们懂得向党组织汇报自己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这是反映自己对党的信任、主动接受党的考察和争取党组织帮助的积极态度,也是自觉地接受党组织对自己的教育和监督的主要方式。
建立和健全入党介绍人(或联系人)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和帮助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建立和健全,促使他们积极负责地承担起介绍人(或联系人)继续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考察和帮助的责任。
建立党支部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和鉴定制度。为了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不仅在转正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而且还要加强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建立和健全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和鉴定制度,把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工作纳入党支部的议事日程,并把平时考察的情况作为预备党员转正时的主要依据。
建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着重解决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性、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学生党员的教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班,影响一片”。
3、文化引导,充实内涵,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创新意识
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对党员大学生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以及专业思想教育,进一步强化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涵,使得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情操的陶冶、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凝练方面有所显著提高,强化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创新意识。
4、提高认识,增强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结合教学单位实际,建立系党总支成员、学生党支部书记、优秀学生党员为骨干力量学生党员再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有序规范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建立
伟德体育 党员教育管理网络平台。通过有效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得以卓有成效地开展。
二、教育内容
针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实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1、理论学习教育。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并教育党员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2、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坚定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并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3、典型示范教育。组织学生党员认真学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和当代优秀大学生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发动学生党员挖掘自己身边共产党员的典型事例,以此影响、激励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及时代背景,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激发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5、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党员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主动了解社会、探究社会、服务社会,并从中吸取丰富的知识,不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党员带头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利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服务,在现实社会的大熔炉里磨炼自己,丰富社会阅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将来步入社会,参加现代化建设夯实基础。
6、责任、诚信和法制意识教育。确定主题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促进大学生树立“争做当代优秀大学生”信念。
7、爱校为荣、为母校增光意识教育。步入大学校园,就是大学生活的一份子,就要时刻树立以校为荣,为母校增光的意识,时刻要以母校为自豪,通过这种意识教育,进一步凝练学风建设的核心。
三、保障措施
1、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理清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有序、稳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3、建立工作责任目标和考评机制,与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相挂钩,有力激发各支部工作积极性。
4、积极发挥党课培训、集中政治理论学习、支部生活会等平台和载体,完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成效。
5、加强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创新。尝试建立学生党员轮流主持组织生活制度,变一人宣讲为轮流主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组织生活丰富多彩,内容更新颖,形式更活跃。同时学生党员由受教育者变为教育者,大大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增强党员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自学性。
四、切实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
1、坚持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学生党支部每个月要召开一次党员大会,主要学习上级党组织有关文件、传达会议精神;通报学生支部工作情况,听取学生党员意见和建议,部署工作;讨论并表决通过学生党员的发展和转正,以及检查学生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坚持党性原则,密切联系学校群众,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2、坚持学生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制度。学生党员要定期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此外,对其他学生党员在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发生的情况,也应当随时向党组织汇报和反映。学生预备党员每季度还要向所在党支部递交一篇书面思想工作汇报,在递交转正申请书的时候,各支部要进行严格考核和测评,并填写相关表格。
3、坚持学生党员民主测评制度。对党员进行民主测评,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将测评结果与有关工作相结合,在约束管理的同时,把测评的激励与促进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4、坚持学生党员明示及承诺制度。学生党员要每天佩戴党徽,达到自我监督的目的。学生党员要向全体党员和广大同学承诺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搞好专业学习,注重品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密切联系同学,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在投身校风、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接受广大师生对其承诺的监督。